当前位置:首页> 圈子> 情报资讯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5月13日,我部推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发布半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地方政府、企业协同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制造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为推动《指导意见》实施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指导意见》部门分工方案,明确了各部委的责任和分工。河北、广东、江西等十多个省份出台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施方案,新疆、甘肃、吉林等地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明确为地方“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初步形成了部际联动、部省协同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互联网”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利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127.2亿元,支持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成立了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中央财政投入60亿元,首期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北京、浙江、四川等省市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专项基金,规模均超过100亿元。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撬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互联网”领域,有力推动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领域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三是开展宣贯培训,营造“制造业+互联网”良好氛围。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省部级干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各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分管工业和信息化的主要负责同志共82人参加培训。推动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和CPS发展论坛,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各方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地方、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近百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培训宣贯活动,提升社会各界对“制造业+互联网”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促进行业内形成“讲融合、抓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提升企业内部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也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航天云网建设面向航天科工集团内部和社会的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工具软件124项、技术专利超过1.5万项、标准超过3.5万项。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建设了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阿里与富士康联合构建“淘富成真”平台,将富士康制造、供应链等能力与阿里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能力对外开放,为创业者提供智能硬件“双创”平台。

五是培育“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中国商飞公司实现了约100家国内外供应商的跨领域全球化协同创新,大幅提高了研制质量和研制效率。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模式。韩都衣舍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用户需求直接转化为生产排单,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解决制造业长期存在的库存和产能问题,201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接近200%。培育服务型制造模式。根据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监测数据,开展远程在线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网络精准营销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19.1%、12.1%、7.9%。陕鼓集团实现从出售单一风机产品向出售个性化解决方案和出售系统服务转变,2015年利润占全行业50%以上。

六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融合发展基础支撑能力。支持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等工业软件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需求对接和技术项目合作。支持建设了一批面向行业大型制造企业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精益研发等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七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企业新型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已有572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近60个细分行业的70000余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研发设计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1.8%,其中大型企业达到了80.7%,中型企业达到了72.1%,极大提升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效率。生产过程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离散行业和流程行业分别达到40%和57%,企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45.4%,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38.2%,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热门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