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圈子> 情报资讯

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认识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此后召开的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习近平关于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科学阐明了军民融合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的根本性质,深刻论述了军民融合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途径,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习主席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核心要义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融入国家现代化体系之中,统筹筑牢安全和发展两大基石,支撑我由大向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第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适应世界发展、国家发展、战争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国家的强盛、军队的强大,关键在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战略抉择。习主席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体现了对世界、国家、战争发展大势的科学运筹和准确把握。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新一轮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经济与国防经济、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取向,不断拓展两用资源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美国明确提出建立军民“无缝”契合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军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90%以上由私营企业承担。日本特别善于采取寓军于民策略,其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任务和几乎全部生产任务,均由防卫省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间企业完成。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看,一方面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发展势头、发展速度在世界大国中独领风骚,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三期”叠加、下行压力增大、内生动力不足,将强未强,面临的成长矛盾增多、战略风险和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借力,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能不能为强军兴军提供可持续强有力的支撑,国防建设能不能有效保障经济发展、能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等等,这些都是亟待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从战争形态演进的趋势看,军民一体、平战一体、前后方一体的总体战争、混合战争特性将更加凸显,军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联度将空前紧密,战与非战、平民与战士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转换更加快捷,战斗力生成规律和战争制胜机理更加强调军与民两种力量、两种技术、两种资源之间的转化和融合。未来我国面临的战争,不管是陆上方向、海上方向、空天方向还是网络空间领域,实质都是信息化的人民战争,取胜的基础仍然是兵民这个根本,取胜的途径仍然是军民融合这个关键。

第二,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克服根据地的财政困难,既保障部队作战所需又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我党就提出了“军民兼顾”的思想,要求将根据地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三分之二用于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与加快国防建设的突出矛盾,毛泽东提出坚持“军民兼顾”的战略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论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时指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国防工业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指出,我们搬的是苏联制度,是浪费,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制度。要从搬的苏联制度中解放出来。1995年,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习主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根植于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实践沃土,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所创造的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等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军民融合战略的重大创新突破。

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兴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习主席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能不能把兴国与强军辩证统一起来,历来是古今中外大国能否实现崛起的关键。国富而兵不强,重文而轻武,即如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晚期,虽然拥有当时世界第一的经济规模,但终究还是任人宰割、丧权辱国。经济与国防畸轻畸重,穷兵黩武,即如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冷战时期的苏联,虽然军事实力称雄逞强于一时,但竭泽而渔,耗尽了经济发展潜力,最终导致全面崩溃。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在这种弯道超越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定要避免片面地、孤立地发展某一国力要素,一定要防止犯历史上清朝、苏联两种极端发展模式的错误,一定要统筹兼顾经济上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安全上跨过“修昔底德陷阱”两种战略需求,在资源投入上追求“1+1<2”效应,在建设效益上追求“1+1>2”效应。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的传统结构,用好一份资源、获得两份收益,下好军民融合发展这个大棋局,实现经济与军事两个拳头都硬起来,真正做到《孙子兵法》所讲的“以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二、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想内核



习主席关于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想,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时代内涵。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在战略考量上,就是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支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开创强国强军新局面;在发展定位上,就是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融合的领域和范围需进一步拓展;在战略价值上,就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在矛盾症结上,就是着力解决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四个突出问题;在总体目标上,就是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在基本原则上,就是牢牢把握“四个强化”,即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在主要任务上,就是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在基本方法上,就是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宏观调控和资源统筹,加强军地协调配合,既强化国家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

习主席关于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当前,国家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关键时期,我军正处于以强军目标为引领、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改革强军新体制精准落地为主轴、以军队建设“十三五”规划为枢纽的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阶段,要实现兴国与强军相统一,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进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


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现实抓手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落地生根,需要军地各级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一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在国家和军队新一轮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军民融合发展是改革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改革的战略结合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习主席提出要构建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利益复杂,需要突破军政军民之间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在国家和军队改革由筹划设计向实施转进的关键阶段,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念牢固确立起来,在国家改革顶层设计和军队改革顶层设计中搞好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的改革对接。

二是用规划牵引统筹经济布局与国防布局调整优化。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阶段来看,都处于重新调整优化布局的关键时期。2016年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筹划年。应像习主席所要求的那样,着眼未来10到20年来筹划今后5年,下好先手棋,筹划制定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三五”规划,并逐步形成远中近相衔接、各系统相配套的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计划体系,把军地建设重大需求对接好、重大项目统筹好、重大资源配置好,把经济布局调整与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空天、网络、生物等新兴领域搞好规划对接,形成军民共建共享共用的格局。

三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当前,从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军的要求看,从军民融合发展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需求看,一个是在《国防法》等上位法中应考虑增设军民融合相关内容,另一个是要研究论证制定军民融合基本法律,研究论证制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推进军民融合的专项法规,尽早形成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军民融合法规体系,使军民融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搞好“一带一路”与军民融合发展两大战略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对于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拓展军事力量的保障范围,同时也为在更大空间范围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就需要按照以民掩军、以军促民的思路,以大中型企业为载体,以大型合作项目为抓手,将拓展军事力量保障范围蕴含于经济走出去之中,为“一带一路”倡议上好安全保险。

五是加强军民融合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习主席指出,我们在推动军民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藩篱依然存在,融不起来、深不下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的动力,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新问题会变成老问题,老问题会变成老大难问题,最终成为难以逾越的瓶颈。为此,要梳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长期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想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制度、规划计划等,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智慧展开攻关,力争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调整改革、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三个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热门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