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大厅> 政策法规> 地方科技政策> 中南> 海南

科研高地看海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源: 时间:

认识宇宙与认识人类自身一直是人类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题。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哲学家康德的名言,道出了人类对无垠太空与生俱来的情愫。

5月5日,被人们昵称为“胖五B”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首飞。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系列火箭,“胖五B”主要承担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它的成功首飞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即建造空间站的序幕。

1.jpg

“全国人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我也好想在现场啊”“海南人民真幸福,可以坐在屋顶上看火箭升空,这比去哪里旅游、看风景还美好”……5月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海南网友从沙滩、海面、屋顶、田间地头等多个角度拍摄“胖五B”首飞的视频,引得各地众多网友化身“柠檬精”,数万条点赞、转发、评论一片欣羡之声。

错过了“胖五B”?也别遗憾!只要你把目光和脚步投向海南,就会发现更多“上天入海”的科研奇迹正在这里发生,下一个在大型真“香”现场的,很可能就是你。

奔向深空,可上九天揽月

位于海南文昌的航天发射场,是继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之后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与前三个地处中国内陆的发射场相比,这个最年轻的“小弟”,占尽了地利的优势。

文昌靠近赤道,纬度较低,用相同的燃料可将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推得更远,使其载荷更大,运载效率更高;文昌靠海,通过海运的方式运送火箭,不受桥梁限重、隧道限高等限制,更为便捷;文昌发射场射向广,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火箭航区、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我国唯一的濒海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这里首飞成功;2016年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又在文昌点火升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成功;2017年4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也在文昌成功发射。

而随着“胖五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飞成功,正式开启了我国空间站时代的大幕。未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将迎来更为密集的发射,为我国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也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交通运输、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行业对卫星导航应用有需求;国土、测绘、海洋、气象等领域对卫星遥感应用有需求;广电、通信等行业对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应用有需求……这些需求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动力,商业航天也随之拥有巨大的产业带动力。

在肩负国家使命的基础上,海南发挥比较优势,正逐步拓展商业航天市场,“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已经形成:琼北的文昌发射基地,是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航天发射场;琼南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拥有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的科研能力。

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级文昌国际航天城工作领导小组,把文昌国际航天城列入海南省三大科技城,出台了《关于支持三大科技城发展的措施》等一系列措施,不仅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商业航天、火箭总装、卫星研制与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还推动了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建设的实质性启动。

着眼未来产业,2019年,我省成功发射海南首颗商业卫星“文昌超算一号”和海南首颗商业通信卫星“文昌物联一号”,而“三亚一号”卫星星座已启动建设,计划明年发射。

这些商业卫星能助推海南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采集分析技术,为我省农业、林业、渔业、海洋开发等领域提供精准、丰富、及时的卫星数据服务,迈出了海南商业航天事业的关键一步。

潜入深海,可下五洋捉鳖

和遥远的太空一样,深邃的海洋同样充满未知。深海大洋不仅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其广袤的空间和丰富的蕴藏也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

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走向深渊,人类对大海的探索从未止步。

对管辖中国面积最大海域的海南来说,具备深海科考的天然优势,自然吸引着全国涉海科研机构的目光。

2.jpg

2016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三亚建成。随后,他们组织了“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海试。“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继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之后,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了科研重器的支撑,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等多项科考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

近日,我国科学家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1600米水深处,发现一座长约三米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对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不仅彰显了我国深海技术和海洋关键技术的进步,它的研发制造也带动了相关材料、装备制造技术的国产化。

在一次次万米深海科考中,不乏“海南”的身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科考队乘“探索一号”科考船从三亚启航,用“天涯”“海角”“万泉”这些海南名字命名的深渊着陆器开展工作,在万米深海科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天涯”号深渊着陆器成功获取大量近底水样、视频、照片及部分沉积物样品;“海角”号着陆器则在接近7000米深度捕获了狮子鱼、大型端足类钩虾;“万泉”号着陆器和海底地震仪进行了一系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作业,布放了多个具有精确坐标位置的海底标识。

深海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平台、科研机构、企业的齐心协力。当前,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所、华大海洋、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相继落户深海科技城,全面参与深海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向深海进发,海南积蓄着更大力量。

好风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除了深海、深空这些近年大热的新科研项目外,海南还有一个已经开展了60多年的老科研项目——南繁育种基地。每年数千名科研人员从各地聚集三亚、陵水、乐东等地,依托海南的热带气候和种质资源,在这一“种子硅谷”进行农作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为我们端牢“中国饭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3.jpg

而以深海、南繁、深空为代表的“海陆空”科研领域,也正是海南重点突破,提升科技含量的发力点,并有望在这些方面领跑全国。

中央1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航天应用等战略性领域,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求,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海南的“海陆空”科研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前景一片光明。

当前,我们要做的便是乘风借势,直上青云。

以平台引才——长期以来,海南的教育科研底子薄,很难吸引高精尖人才。而有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中科院深海所、国家南繁育种基地等“海陆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加持,随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文昌航天科技城等科研平台的加快建设,顶尖科学家和高科技人才到海南有了施展才能的更大空间。

以产业聚势——海南瞄准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热带作物、空天信息等布局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体系,争取在“海陆空”领域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力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海南的未来产业。

比如,围绕打造深海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研发中心、应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新公共平台等,招商局集团与海南省、三亚市先后对接了100余家产业客户,不断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地,助推海南形成高科技发展产业氛围和产业生态。

企业愿意来,与当地营商环境和潜力相关。今年2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出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聚焦企业落户、业务发展、科研创新、科技金融等方面更新了33条政策及详细申请办法,只为引进更多科技型企业和人才入驻科技城,加速全球高端产业要素汇集。

为旅游增值——与依托自然景观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游不同,航天、深海属高科技旅游,可复制性低,门槛高。依托消费者对未知的太空和深海的好奇,海南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深海、深空科普旅游、研学旅游,带动太空育种、航天食品及保健产品、太空医疗康复、深海科考虚拟体验等旅游业态的发展,助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当前,海南正把旅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果作为检验自贸港建设开局工作的重要试金石,全力以赴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今年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为此,省委今年3月还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力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再加一把劲,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一个一个项目上,做实项目谋划储备,推动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尽早开工:要根据自贸港早期工作安排,系统梳理招商对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愿星光不负赶路者,岁月不欺追梦人。

】 【打印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如果您发现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予以修改或删除,联系电话:010-62679508,邮箱:service@ctex.c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昵称: [查看评论]

Copyright(C)2014,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 业务洽谈:010-62679553 │ 投诉电话:010-62679587
关于我们 | 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广告投放
京ICP备09093569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96号

中技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