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大厅> 政策法规> 国家科技政策> 科技部

我国科学家破解细菌感染介导自噬的机制

来源: 时间:

2019年7月1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课题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Effector Reveals the V-ATPase-ATG16L1Axis that Initiates Xenophagy的研究文章,通过研究沙门氏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opF,揭示了细菌感染触发V-ATPase复合物招募ATG16L1,进而介导细菌自噬的过程。

  认识到细菌可以触发细胞自噬后,人们围绕宿主自噬系统是如何识别胞内细菌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一种观点是泛素-接头蛋白-LC3介导的细菌自噬模型,认为一系列接头蛋白可同时结合LC3与泛素蛋白,使表面发生泛素化修饰的细菌被细胞自噬通路识别。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回答所有问题。除此观点外,领域内的许多课题组也提出了不同的识别模型, 但目前尚无统一观点。

  本研究从细菌遗传发现细菌自噬的抑制蛋白SopF出发,一方面利用宿主细胞的遗传学筛选鉴定到V-ATPase复合物, 另一方面通过ADP-核糖基化蛋白组学鉴定出SopF的修饰底物ATP6V0C,最终共同证明V-ATPase-ATG16L1的结合介导细菌自噬通路。宿主细胞巧妙地利用V-ATPase识别细菌感染早期引发的膜泡损伤,激活细菌自噬通路;沙门氏菌也进化出高效的应对机制,即通过分泌效应蛋白SopF特异性修饰V-ATPase,阻断自噬蛋白的招募,逃脱宿主细胞的免疫识别。V-ATPase-ATG16L1的发现为细菌自噬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证据,解答了长期以来关于细菌自噬识别的疑问,也为其他选择性自噬通路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 

】 【打印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如果您发现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予以修改或删除,联系电话:010-62679508,邮箱:service@ctex.c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昵称: [查看评论]

Copyright(C)2014,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 业务洽谈:010-62679553 │ 投诉电话:010-62679587
关于我们 | 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广告投放
京ICP备09093569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96号

中技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