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大厅 > > 降压搽剂

项目名称 降压搽剂
项目品类 信息类型
参考价格 7000 万元 项目状态
免责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用户发布,所涉及的全部信息(包括图片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保证此信息完全真实、有效,也不构成任何建议。详细请见本站网站声明。
项目介绍
项目图片()
项目附件()
感兴趣用户()
用户留言

技术项目信息登记表(供给方)

技术项目名称 降压搽剂
行业分类 一级    二级    三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一级    二级    三级 
6+1产业分类
权属人所属地域 省    市    区 
项目权属 (个人或单位名称) 李江
专利情况 有   专利号:
无  (多项专利可在项目简介中列出)
专利类别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申请日 授权日
意向价格 7000 万元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商业计划及前景

抗高血压药行业现状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高血压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从60年代的利尿剂,到70年代的β-受体阻滞剂,到80年代的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日渐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高血压作为一种典型的老年病,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抗高血压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且持续快速增长。

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血压达到治疗目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发生。化学药在我国抗高血压药物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经常口服服用化学降压药,最容易让人体产生抗药性,必须持续加大药用量,还要经常换药,或者多种药物混合吃。由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的也就越多,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以达到快速降压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而这将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的人体器官,并加剧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危及人的生命。去年召回的沙坦类降压药有致癌的风险和早些年齐齐哈尔的双黄连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另据报道:降压药会加速B族维生素以及钙、钾、镁微量元素的流失,以至于免疫力下降。降压搽剂作为中医药领域中的新型剂型可以填补空白—既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也不给高血压患者带来像化学药的毒副作用。

中国至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得到治疗的患者服药率也很低,这导致很多患者的血压都不达标,但实际上中国的高血压防控亟需得到社会重视。据相关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抗高血压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

项目简介

降压搽剂可行性报告

降压搽剂是由夏枯草、荆芥、小山楂等二十多种名贵中草药经严格组方研制而成的。将筛选出的中草药浸泡在75%的酒精中,放置一定时间,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在酒精的作用下充分的析出,再将析出的酊剂擦拭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针灸穴位上,在酊剂和针灸穴位的双重作用下起到降压作用。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易于携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优点。该项目开创了治疗高血压病的新时代,是国内首创治疗高血压病的新型剂型。

一、降压枕的研制背景和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被公认世界三大难症之一,在发

达国家和比较发达国家,其患病率达30%以上,就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高血压患者至少超过3.3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的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1%的脑卒中与高血压有关。如此众多的人得了高血压,对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得了高血压病后要是不治疗,一般只能活20年,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临床上因高血压发生致残的病例屡见不宣,故学者称之为“隐形杀手”。

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证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高血压的预后,所以积极开展高血压的防治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也一直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大。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依靠降压药物。但是,无论哪种剂型降压药物,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后,都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改善生命质量,本人把经络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制了降压搽剂,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显著疗效,有效率在98%以上,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必将逐步替代降压药物。

降压搽剂的问世,是对传统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挑战,以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崭露头角,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二、降压搽剂治疗原理说明

(一)治疗机制

穴位给药后拍打按摩在具有机械刺激作用的同时,能够产生药理治疗作用。但由于这些作用是通过经-穴来产生的,便使得这种疗法具有特殊的综合性治疗效应。

1、物理刺激作用

穴位给药疗法给药后的拍打按摩等手法所产生的物理作用与周围神经、脊神经、大脑中枢有密切联系。脊神经属于混合神经纤维,通过前根和后根进入脊髓,联系周围神经和大脑皮质中枢,其中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和中脑。经观察,在十二经脉和任脉的324个穴位中,由脑神经或脊神经支配的有323穴,占99.6%,经循经低阻线皮肤的光、电镜观察也发现,低阻线(经络)下小神经囊、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明显多于非低阻区,皮肤各层细胞之间有微小的间隙,而且还有桥粒,缝隙连接和不典型紧密连接等上皮组织特化结构,导致该处导电性增加。由此可见,虽然经络系统并不等于神经系统,然而神经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物质基础,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引起的传导也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因此,穴位给药的治疗作用是与神经系统分不开的。

由于穴位给药后拍打和按摩对感受器产生了刺激,这种刺激引起兴奋,发生冲动,治疗信息会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脊髓背角,首先引起突触后抑制,在低水平上快速抑制病理信息,同时传至大脑皮质,将输入的刺激信息整合,发出兴奋或抑制的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发挥作用,对神经递质的分泌、各腺体的分泌、血液成分、防御免疫系统以及各脏器、组织功能产生影响,而且这种调节作用是一种双向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见,穴位给药后期产生的物理性机械刺激作用,在整个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治疗作用

给药后拍打和按摩在穴位给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除了可对经穴产生机械刺激作用,利用神经反射来对疾病起治疗作用外,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穴位给药是一种局部给药,但是,药物进入人体后,由机体的参与和影响,在体内有一个从吸收到排泄的过程,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毛细血管壁,以扩散和过滤的方式转运到机体各组织器官。在机体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种途径进行转化代谢后,形成水溶性代谢物,最后经肾随尿排出,有的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也有的由肺呼出、皮肤腺体分泌等。

(1)药物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类型

药物在人体内从吸收到排泄过程的同时,作用于病原体或机体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其主要方式和类型包括:

A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多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系统引起其他部位或全身性效应,或经循环吸收。穴位给药也正是通过神经和人体液作用于全身的。

B选择性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可明显作用于相关器官,有的却没有选择差异。

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局部或间接引起其他部位产生效应。

(2)穴位给药的疗效与优势:

穴位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确实有不可比拟的治疗作用和优势。

A优于口服给药:经穴位给药与口服甲氰米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2%。穴位给药未见副作用,而口服组有5例出现为白细胞下降 ,1例男性乳腺肿大的副作用。认为穴位给药治愈率高,用药量少,疗程短,见效快,而口服者远期疗效差,易复发、并有不良反应。

B 优于肌注给药:经观察,对化疗呕吐用山莨菪碱、异丙嗪给药于足三里,其疗效分别为94%和46%,而且往往使用小剂量给药的效果也明显优于肌注组。

C优于静注给药:有人报道,对于慢性肝区隐痛的患者每日穴位给药促肝细胞生长素20单位于肝经穴位的疗效明显高于每日静滴80单位的疗效。

从以上资料,我们不难看到,穴位给药的药效是独特的,它优于口服、肌注的疗效,接近甚至超出了静脉给药。按常理,穴位给药的药物必须吸收至血液达到阈值浓度后才能显效,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而且,等量药物给于不同穴位,药效强度也不同,且与穴位部位的肌肉丰度与血管分布密度并不相关,但穴位给药的疗效在见效速度和程度上都达到静脉注射水平,这充分说明穴位给药产生的特殊治疗作用。

3经-穴治疗作用

大量的观察证实,穴位给药的药效不但优于口服、肌注,而且 接近甚至超过了静脉给药。观察还证实,穴位给药的疗效可能不完全依赖血液的携带及神经系统的完整性,而有其特殊的机制。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理论,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穴位给药时疗效的提高,经-穴的治疗和协调作用起到关键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径路。“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脉度》),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有机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们分布于各经络 ,归属于各脏腑。使腧穴-经络-脏腑间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病理上,它是病邪向内外及相互传注的通路;在诊断上,可通过“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诊察内在病症,在治疗上可通过对腧穴的刺激,输入相关治疗信息以调节经络、脏腑,使之复衡而祛病,而穴位给药疗法之所以能取得其他给药途径都不能取得的药效,不能不归功于经-穴系统的特殊功能。这些特殊功能在穴位给药时得到充分的调动,正是决定穴位给药特殊疗效所在。

穴位的特异性  穴位的特异性,即指穴与非穴,此穴与彼

穴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不同特点。不少资料表明,同样条件穴位给药,穴位与非穴位的作用有显著差别,穴位给药的药效发挥显著,非经非穴则大多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如在足三里穴位给药速尿组在30-90分钟时间段排尿量较其他组为多,而足三里穴旁开组、曲池组和常规肌肉注射速尿排尿量大致相同,这是可能是因为穴位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及肥大细胞,是神经化学末梢式生物学的制动点,使穴位具有特异摄取某些药物的能力,或是穴位给药能增强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而使之发挥强大的作用。

药物的归经性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等量的药物给于不同的腧穴,药效强度完全不同,且与各穴部位的肌肉丰度、血管分布、外周神经的完整性并不相关。表明不同经脉的腧穴对药物刺激的反应性有差别,意味着穴位药效的发生与发展有经络功能的参与和协调。祖国医学认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性味,经络和穴位对相应的药物有亲和性和辨别性,它们会有选择性地归经,然后以经络为载体,直接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和部位,使局部药物达到较高浓度,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重作用,使药效增强。

药物作用的放大性

众多的研究已表明,若选择的经络、腧穴位适当,则仅用很小的剂量就能达到其他途径给药时常规给药的药效。如仅用1-5mg哌替啶穴位给药即可出现相当于100mg肌注量的止痛效果,说明穴位给药途径中,药物的作用得到了几何式的放大。这是因为其他给药途径是通过全身性扩散药物作用,真正达到患处的药量较少,故只有加大药量,才能使患处达到治疗浓度。而穴位给药是由于经-穴对药物的亲和性和归经性,药物运输的途径是通过经络较快地直达患处,即“气至病所”,途中并未通过其他组织而消耗,也未全身扩散,到达患处的药物浓度相对大得多,故即使穴位少量给药也能取得其他给药方法较大药量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呈现出药效作用的放大性。

药物作用的直达性

穴位给药的药物通过经络-脏腑相关体系而得以沿着经络直达病所,发挥其特殊效果。穴位给药时,由于存在着向经脉的组织液流动,经脉中的药物按梯度力向经脉外的扩张,可被组织液向经脉的流动引起的质量运输所抵消,其结果是药物被约束在经脉中而不向经脉外扩散,再加上组织液沿经脉的运输作用(气的推动作用),药物可较快地直达患病的部位,从而产生强大而快速的效果。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经络和腧穴的特异性、药物的归经性、放大性和直达性,才使这一药物作用的特殊传递渠道能得以比其他传递渠道见效快,特异性好,不良反应少,因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治疗效应

穴位给药疗法作用于机体,可以引起诸多生理功能、生物过程和形态学上的改变,由此产生的治疗效应有速效效应、续效效应和后续效应。

1、速效效应穴位给药疗法疗效快捷性,其初期疗效的产生可能与低级中枢的神经调节有关,即可能与脊髓节段分部有关。经研究发现,相关腧穴所在部位神经与所属脏腑支配神经在同一脊髓节段,特别是背俞穴、腹募穴多与其主治内脏在所属神经节段上有高度一致性,四肢的穴位也可通过脊神经组成的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及自主神经与相应脏腑器官在同一脊髓节段会合,当穴位给药时药液对穴位产生的刺激沿着各类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后角后,抑制了相应内脏的病理信息,故可在穴位进行强烈刺激时,可立即反射性地产生抑制或兴奋效应。

2、续效效应穴位给药可使药物沿经络直达病所,加快药物的吸收过程,减少了药物作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药物的药效发生作用,药物往往改变细胞外环境的理化性质而产生药理作用,也有的作用于细胞膜上,以利于转运、代谢和传递信息,还有的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产生药理作用,有的进入细胞内与相应的酶系结合,产生抗代谢作用,有的通过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而产生作用或形成药物-受体复合体,释放细胞的理化及代谢变化,产生相应的生理或药理效应。药物的药理效应在经-穴的参与下具有放大作用,使半衰期延长和缓释而发挥疗效。因此,这种由药理效应及刺激效应产生的续效作用,对巩固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穴位给药的速效效应和续效效应作用期后,症状可继续好转,许多患者病情显著减轻时结束治疗,并未痊愈,但停止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这种作用一方面在速效和续效效应基础上机体进入良性循环的“惯性期”机体自我整合功能活跃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二者共同构成穴位给药疗法的后续效应。

综上所述,穴位给药是一种复合性的外治和内治相结合效应,先由药物通过渗入经络和体液系统产生生物化学效应,随后拍打、按摩为机械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生物、物理效应,最后由损伤的后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产生生物化学效应。由此形成短期速效,中期续效和长期后续三种治疗效应,共同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根据血压情况,选取穴位一至两对,每天使用本搽剂2—3次,(每穴喷按2—3次,每次喷按后在原穴位按压5-10秒和拍打穴位4—8次,以利于药物充分渗入穴位之中)。

3、本搽剂只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对颈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无效。

(4、在用搽剂治疗期间慎用头孢之类药物。)

三、临床病例分析:

临床上中医对高血压病分为五型即: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和气虚血瘀型。从治疗上看:此搽剂对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和痰湿中阻型的高血压疗效显著20—40分钟起效,2小时后达到峰值,对阴阳两虚型和气虚血瘀型出现效果相对而言比较缓慢。

病例一:患者,男,67岁,用药前血压:130//90mmHg,用药后血压分别是:第一次120//80mmHg;第二次125//85mmHg。起效时间匀为30分钟,间隔时间是4小时。

病例二:患者女,75岁,用药前血压:129//93mmHg,用药后是:第一天114//84mmHg;第二天108//82mmHg,第三天107//64mmHg.用降压搽剂前一直服用长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日一片,接受本搽剂治疗后断药。

降压搽剂优点

降压搽剂是一种通过皮肤给药的中医外治法,避免了口服药物时药物对相关脏器的毒副作用。而降压搽剂中由于乙醇的存在,可使搽剂不会变质,而且由于乙醇是皮肤渗透药物的促进剂,与水煎剂或粉剂相比有用量少,吸收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尤其对肠胃不好而不能口服降压药的使用搽剂给药更为重要。还可以根据血压的情况随时增减用药量和用药穴位。

五、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以下副作用。

1、 会损伤人们的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如果人们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就很容易损害人们的血管,导致血管壁变薄,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血管硬化的问题。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都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   引起体内尿酸含量的不断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长期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身体内水分的过量流失,在水分流失的过程中,如果尿酸不能及时排出,就很容易引起体内尿酸含量的不断升高,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肝脏没有办法缓解降压药,带来的毒素也会让肝脏出现问题。

3   严重损害人们的肝脏和肾脏功能

服用的药物都需要借助肝脏和肾脏来代谢,降压的药物也不例外,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所以会在体内堆积很多药物成分,这些对于人们肝脏和肾脏功能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

4、出现四肢疲软现象

降压药一般都是排钾利尿药,人体需要钾元素,当体内的钾元素被排出时,会产生四肢疲软的现象。

四、市场前景分析:

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本身的病理损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重要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残原因之一。

抗高血压药行业现状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高血压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从60年代的利尿剂,到70年代的β-受体阻滞剂,到80年代的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日渐明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高血压作为一种典型的老年病,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抗高血压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且持续快速增长。

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血压达到治疗目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化学药在我国抗高血压药物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经常口服服用化学降压药,最容易让人体产生抗药性,必须持续加大药用量,还要经常换药,或者多种药物混合吃。由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的也就越多,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再加上降压药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以达到快速降压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而这将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的人体器官,并加剧并发症的发生。去年召回的沙坦类降压药有致癌的风险和早些年齐齐哈尔的双黄连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另据报道:降压药会加速B族维生素以及钙、钾、镁微量元素的流失,以至于免疫力下降。降压搽剂作为中医药领域中的新型剂型可以填补空白—既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也不给高血压患者带来像化学药的毒副作用。

中国至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得到治疗的患者服药率也很低,这导致很多患者的血压都不达标,但实际上中国的高血压防控亟需得到社会重视。据相关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抗高血压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力短缺的矛盾”。当然也包括医疗技术的限制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当前市场上的降压药虽然暂时把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毒副作用。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当今,人们的治病更渴望绿色疗法,在不损害自身的前提下获得健康。降压搽剂在机体表面的方式给药,以最小的药物通过针灸穴位治疗疾病,收到满意的效果。这种给药方式把危害降低到几乎为零。中医药是中国的魁宝,随着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中医热,特别是欧美、俄罗斯和亚洲各国,相信降压搽剂一经推广,可造福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因此,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

联系方式:13949339591(微信同号)  QQ:2113485962    邮箱:13949339591@163.com



获得资助情况
(国家计划课题等)
项目开发阶段 中试
样品情况 样品类型 实物 


信息有效期   2021-03-28   至   2025-03-28

项目联系人信息

如果您想查询项目联系人信息,请您登录,如您还没有开通技E网账号,请立即注册

Copyright(C)2014,China Technology Exchang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 业务洽谈:010-62679553 │ 投诉电话:010-62679587
关于我们 | 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广告投放
京ICP备09093569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96号

中技所微信公众号